2010年6月25日
教育評論
程介明
孩子為什麼要學藝術?
連續幾個星期討論藝術教育,是因為在首爾的世界藝術教育大會受到了啟發,覺得應該把藝術教育放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下一代的成長才算真正健康。
於是又回到一個根本的問題:為什麼孩子們要學藝術?
我的認識:藝術教育是孩子和學生一個學習經歷;這種學習經歷,有別於教育體系裏面的其他經歷。
在學習藝術的經歷裏面,學生需要把自己看成是主體,因而主動地參與、表達、溝通、交鋒,而不是把自己看成是被動地裝載的受體。
在學習藝術的經歷裏面,學生需要覺得自己是世界上自豪的一員,因而自信地不斷開拓、探索、嘗試、犯錯、失敗、創作、質疑、創新,而不是枯燥地按照規定的動作、按照預定的答案、按照別人的期望生活。
在學習藝術的經歷裏面,學生需要經常與自己的情感打交道:有時候是釋放自己的情感、有時候是讓自己的情感奔放、有時候是要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時候是設身處地代入角色的情感、有時候是把自己的情感輸送給別人、有時候是用自己的情感演繹別人的作品;而不是勉強地埋藏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塑造成為純粹理性的動物、過着只能對不能錯的生活。
藝術教育的目的
從事藝術的朋友,也許還有更加寬廣、更加深刻的闡述。以上只是我一個藝術教育門外漢的認識。我是從這樣的假設,聯想到許多方面。
東亞一帶的家長,是很熱心地把孩子送去學藝術的。在華人社會,最常見的包括西洋畫、中國畫、書法、陶藝、鋼琴、長笛、聲樂、中國樂器、芭蕾舞、民族舞、現代舞,等等。一個孩子一個星期要趕幾場,是常有的事。
家長心裏面想的是什麼?也許家長心裏面也不一定是很清晰的。嬰孩的時候,孩子能咿呀唱幾句、跟着音樂手舞足蹈,家長就會很高興。進了幼兒園,也許是偶然的機會,發現孩子很能唱、很能彈、很能跳,就會覺得孩子有天分,就會刻意培養,有錢的還會延聘名師。到了小學,家長對孩子學習藝術的熱忱,就得受到學校的功課和成績的挑戰;而學校也會有她自己一套的藝術教育,大多數也許會是例行公事的音樂課、美術課;雖然也有不少的孩子,是在小學才在藝術學習方面開了竅,學校的老師起了藝術啟蒙的作用。到了中學,藝術學習與其他的學習,開始爭奪起來:爭奪學生的時間、精力、注意力;年級愈高、爭奪愈厲害;很多家長開始放棄了,剩下年輕的學生自己在搏鬥;有些學校也放棄了,高年級再也不碰藝術。
假如上述藝術學習的經歷都是重要的,為什麼在教育體系裏面愈到高班愈困難呢?剛好是青少年的性格、自信、情感成長的時期,為什麼藝術教育反而失去了立足的空間?為什麼在青少年愈來愈接近社會工作和生活,愈來愈需要性格和情感的磨練的時候,反而他們在這方面的經歷愈來愈少了。
最近與一批藝術教育的朋友談論,都覺得藝術教育的意義,需要重新認識、重新估量、重新建立。這又引出了另外的一些方面。
藝術教育的空間
第一、像上周提到的,不少人把藝術教育的意義,看成是個人成功的要素—偉大的科學家也都懂藝術, 成功的CEO都愛好藝術,歷史上的偉人都會藝術,等等;這樣的看法也許無傷大雅,但是用功利主義的觀點看待藝術教育,就是把藝術當作純粹是一件工具,沒有了她本身的價值,藝術教育就不會有多大的進展。
第二、有些朋友把藝術教育的推廣,寄託在大學收生。設想是:假如大學入學把藝術經歷作為錄取的必須條件,中學就再也不敢放棄藝術了。這種妙計,也許能造成學習藝術的熱潮,但也很可能造成藝術學習的虛假繁榮,大家為了應付升學,功利地都去學一點什麼。有朋友說,那時候,也許真正的藝術興趣再也不存在;那也許是埋葬藝術學習的最佳辦法。不過,假如去問問大學的收生過程,事實上往往藝術經歷的確有利於升學。不過這是好成績之外,錦上添花的附加,而不是代替其他成績。
第三、許多朋友把藝術教育的推廣,寄託在把學校裏面的藝術性科目,定為必修科。我覺得這樣的建議,也許不會得到很多的支持。每個領域的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領域成為必修科,大家把學生的時間表變成戰場,各家都想分一杯羹,變成了資源爭奪。這樣,一定是把其他的領域,看成是爭奪的對手,最後一定是每一個領域都只能孤軍作戰。
第四、因此,也許不太誇張地說,藝術教育的其中一個敵人,就是把藝術教育看成是一個個的科目。我總覺的,每一所學校的音樂老師,也應該統觀全校的音樂環境與音樂氛圍,要研究如何讓全校的師生生活在音樂之中;每一所學校的美術老師,也應該統觀全校每一個角落、每一次活動的美學水平,讓全校的師生生活在高素質的美學環境之中,等等。這就遠遠超過在音樂課、美術課教什麼、考什麼。
藝術教育的同盟
第五、如此推想下來,就會有這樣的感覺:現在在呼籲和推廣藝術教育的、大多是藝術教育工作者。藝術教育工作者當然是最感到藝術教育的重要,但是光有他們的聲音是不夠的。藝術教育工作者需要有許多藝術教育以外的支持者,建立廣泛的同盟。首先,當然是其他的教育工作者,然而也包括其他的藝術家,再逐漸擴展到社會各界,各個層面。這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但是總得有個起點。
第六、回過頭來,藝術教育目前還是停留在各個分散的藝術領域裏面,藝術教育作為一個涵蓋性的總體觀念,還有待開發、有待建樹。也就是說,應該逐步形成足以支撐音樂教育、美術教育、舞蹈教育、戲劇教育、博物館教育等等各個方面的根本性的藝術教育概念和理論。但是要達到這樣的地步,首先要各個領域的藝術教育工作者聯合起來,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但也許是要努力的第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