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好文轉貼:回到藝術的本義

之前轉貼過一編長笛老師對學音樂的見解,他的另一篇blog. 想小朋友學音樂的, 值得一看.

=================

回到藝術的本義

以下是我與一個在大學任職的長笛學生的對話:

「今年有無興趣報八級考試呀?」
「下?唔使咁急喎!我又唔使趕住考女拔(女拔萃)!」

她的這個回應,「串」得來一針見血,對香港現在學習樂器的普遍現象極具諷刺意味。學子們學習藝術的目的,已經變得甚為實務,亦甚具策略性,學生、家長及老師們面對這樣的局面,既被動且無奈。但偏偏,學生、家長及老師們卻都有份造成這個扭曲的現象。到現在,也許不會再有人問「學習樂器有甚麼用?」這類問題了。

但成人呢?成人學習樂器有甚麼用?這實在是一個不易回答的問題。

在幾年前的一個暑假,我因為一些工作要到內地福州市走一趟,晚飯後路經一個類似香港維園的大型公園,公園內甚為熱鬧,吸引我們不得不入內一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大班人,為數大約有百多人,圍成一個半圓形。半圓的人群圍著幾個樂師,有彈電子琴的,有彈結他的,有打鼓的,還有各類零零散散的幾件樂器,組成一個規模不小的伴奏樂隊。樂師們與人群之間站著一個髮型酷似毛澤東的中年男仕,擔綱指揮。人群及樂師隨著他的指揮,形成一個大型合唱團,而且不是「柴娃娃」隨便唱唱的那種,而是認認真真的四聲部大合唱。

我在那裡駐足了大約半小時,看到很多中途加入的人,隨便在旁拿起歌譜便加入合唱,來去自如,不拘禮節,氣氛不減。無論是奏的、唱的、聽的及看的都異常投入。

行入一點,是一個約有半個大型足球場大小的廣場。廣場內分成若干區域,大約每幾十人便佔據一個區域,各自跳著不同的集體舞,部份有人帶領著跳,部份卻無人帶領,但舞步卻甚至一致。遠遠看去,整個公園既平民化,又甚有文化氣息。這個情景對我來說是十分新鮮,亦十分震撼,我就如「大鄉里出城」般在那裡逗留了兩句鐘。

他們是在賣藝?是收費課程?究竟是甚麼驅使有這麼大規模的藝術活動呢?據當地人對我們說,他們的這些活動純粹是人民自發的,當中不涉任何金錢利益關係,最初就只有幾個人拿著樂器演奏自娛,之後自發加入的人越來越多,最後發展成這樣的規模,而且日日如是,年中無休,成為當地人每晚必做的一個娛樂活動。

面對這樣的一班人,若你還是要問他們:
「為甚麼要學跳舞?」、「為甚麼要學唱歌、彈奏樂器?」
你能不面紅嗎?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Fwd: 香港科學館 - 「巴斯夫(R)小小化學家」親子公眾活動/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Kids’ Lab" Public Session for Family

七月一及二日
六至十二歲小孩
FREE 但要排隊
一小時的活動,但一天有幾場。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enquiries@hk.science.museum>
日期: 2011年6月2日上午10:13
主旨: 香港科學館 - 「巴斯夫(R)小小化學家」親子公眾活動/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Kids’ Lab" Public Session for Family
收件者: benny.lam@alumni.ust.hk


致科學館通訊讀者:

隨函附上香港科學館七月份的 「巴斯夫(R)小小化學家」親子公眾活動的詳情,感謝支持!


香港科學館

如有任何意見或不欲收取科學館的電子通訊,請電郵到 enquiries@hk.science.museum

 


To all e-Newsletter subscribers:

Attached please find the details of "Kids'  Lab" Public Session for Family to be held in HK Science Museum in July. Thanks very much for your kind support!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If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or do not want to receive e-newsletter of the museum, please email to enquiries@hk.science.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