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好文章分享 - 快樂地戰勝應試體制 ——一個應屆高中畢業生的來信

各位好朋友,

今天看到在近年內看到最好的一遍blog。
原文是簡體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d6f680100kyvh.html),
我用 Word 轉了繁體方便閱讀。慣看簡體的可直接看。

Benny

==========================================
快樂地戰勝應試體制 ——一個應屆高中畢業生的來信

我收到一個今年應屆高中畢業生的來信,她在信中敍述了她的學習經歷,大致情況是:在父母順其自然的教育態度和她自己興趣至上的學習態度支配下,似乎很不用功,也沒有上任何課外班,但喜歡讀書和探究新知,課內成績長期不佳,但最後奇跡般地在應試方面也後來居上,並且考入了北大中文系。

征得她的同意,我把這封信和我的回信發表在我的博客上。我不必再多說什麼,大家自己看信,我特別推薦廣大中小學生的家長看,你們會明白,你們是可以抗爭今天的教育體制,為你們的孩子爭得快樂的權利和真正的素質教育的。

為了讓讀者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我在開頭先摘錄信中的若干句子——

看閒書,讀簡本英文小說,看動漫,畫畫,有時寫點東西,看看《探索•發現》等電視節目,高二時迷上了相對論,高三快結束時開始看哲學……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閒書讓我的語文成績一直"屹立不倒"總是第一,英文小說無意中也給了我的英語一個同語文一樣不可動搖的地位。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失去對事物感興趣的能力。是的,我一直認為這也是一種能力,因為我身邊有很覺得我們所學的一切都很沒勁的同學,他們居然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如果玩電腦遊戲、上網、追星、八卦不算的話。

我發覺,可能現在的學生之所以學得那麼痛苦,就是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被殘忍地剝奪了"喜歡"的能力!

我父親證明瞭個人是可以反抗體制的,至少可以不屈從於體制,並且讓我們這些未步入社會的人不至於成為社會所謂利益的傀儡。

您曾經說過,素質高的孩子,即使是在應試體制下也不會差。我十分同意。應試考查的是素質中的冰山一角,擁有整座冰山的孩子當然不會害怕有人來試探他的邊沿!

==========================================
王卉媛的來信
==========================================
周國平老師:

您好!

我是一個學生,剛剛參加完高考。考慮再三,我還是決定給您寫一封信。這封信是有關教育的。我想對您說,您對"拯救孩子""拯救教育"的呼喊並不孤獨,也絕不無力,您的努力並不會白費,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僅僅是意識到當今教育體制的畸形,而且還會奮起反抗——"能拯救一個是一個"!

我是在二模前兩天看到您的書的。也許您會驚訝為什麼那個時候還會"看閒書"——可是,正是您這"閒書"讓我信心更充足、心態更平穩。那本書是《善良•豐富•高貴》,是我爸爸給我買的——您也許不知道,您的書為一個十多年來努力反抗教育體制卻又時時處於彷徨猶豫中的父親增添了信心。他並不懂教育和哲學,所以他沒有辦法像您那樣堅定,也沒有任何理論基礎和思想根基作為支撐——他只是憑直覺和人生經驗覺得,這教育體制太不合理了,我們必須加以反抗。

我的父母一直持著"順其自然"的態度來"教育"我——其實,他們都不清楚那算不算教育,他們說他們的教育就是"不管"。爸爸忍住來自其他孩子家長的強大壓力沒有給我報任何奧數、英語班,而根據我的興趣為我選擇了美術班。當我總是在"玩"而不學習時,他沒有訓斥也沒有嘮叨,而是讓我去做我想做的事。幾經波折,沒有任何奧數和英語學習史的我總算憑美術特長躲開了一所風氣極差的初中,進入了北京市第二十中學。我初一時成績不好,只排在年級二百名左右,可是初二忽然對英語(其實是英語小說)和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初三又覺得化學有趣,一下就變成了班裏第一,簽約留了本校高中……到了高中,又是一段默默無聞,名次屢次在20名左右徘徊,但期間出壁報、幫忙策劃班會、參加各種活動過得十分快樂——然後,鬼使神差,在一個假期的"搶跑"後,一上高三就考了個年級第一,然後經過高三一年的努力,我居然能考上北大……最近爸爸如釋重負,不停地說"咱們勝利了"——他是說,我們對抗教育體制勝利了,至少是已經勝利了一半。(因為畢竟進了北大也不能說明這個人就一定有出息,勝利與否要看一生的軌跡才能下定論。不過至少我一直活得很開心很開心!)

其實到現在,我都覺得像在做夢。像我這種不知道何謂"刻苦"的人竟然也能上北大?只一年真正用心的努力,這對那些孜孜十餘年的孩子們不是太不公平了嗎?我一直在玩啊!不過,在我將我的疑惑對我最好的朋友說了之後,她告訴我,也許我認為是"玩"的事在多數人看來都是"學"。我想了想——看閒書,讀簡本英文小說,看動漫,畫畫,有時寫點東西,看看《探索•發現》等電視節目,高二時迷上了相對論,高三快結束時開始看哲學(還是受您影響,真是感謝您!讓我發現了一個新天地)……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閒書讓我的語文成績一直"屹立不倒"總是第一,英文小說無意中也給了我的英語一個同語文一樣不可動搖的地位,正是吃著這兩科的老底我才能在高三一年猛攻理綜和數學。看動漫讓我有了日語基礎,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觀(或許悲觀,但畢竟是世界觀啊),也促進了我畫技的提高。畫畫……嗯,很快樂(這也許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而且讓我交到了很多朋友,還幫我融入了集體。至於相對論和哲學,則純粹是"學到了東西",沒什麼實際好處,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覺得這更好。

您現在可以想像,當我讀到您對教育的看法時,我有多麼如釋重負了!那種"不經努力卻得到了別人本該付出極大努力才能得到的東西"的負罪感減輕了許多。我一直以來其實是在用另一種讓我十分快樂的方式在"學習",不知不覺地學習。原來我高三那年的所謂"努力",也只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我開始慶倖,我除高三之外一直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著——不,實行著自我的"素質教育",而且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失去對事物感興趣的能力(是的,我一直認為這也是一種能力,因為我身邊有很覺得我們所學的一切都很沒勁的同學,他們居然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如果玩電腦遊戲、上網、追星、八卦不算的話)。我一直對學校的態度是:我喜歡這個學科,但我不喜歡這門課,也不喜歡做題,更不喜歡毫無意義的作業。如果沒有同學,我絕不想去上學。所以,別人問我是否喜歡英語,我總是說喜歡英語,但我不喜歡英語課。(這是大實話,到現在我還是語法白癡,我做題從來只憑語感。我在好好聽語法課之前已經知道這些意思用英語該怎麼表達了,那我為什麼還要問為什麼要這麼表達呢?背那麼多語法名詞有什麼意義?我們學漢語的時候學語法了嗎?這豈非捨本逐末!單詞也是,都是在看英語文本的過程中總是遇到這個詞,慢慢就領會了意思的,為什麼要一個一個字母背???總之,我無論單詞還是所謂語法都沒背過,英語語法課對我簡直是個折磨,像聽天書一樣;看到同學念單詞拼字母我也覺得莫名其妙。可我又時常心生慚愧,因為我沒經過任何痛苦的背誦便讓英語達到了一個讓同學羡慕的水準——這是不是有點不公平?)同樣,我物理習題課或概念課聽得雲裏霧裏覺得枯燥得很,可是看到課本上有關"時間是相對的"卻興致盎然,讓爸爸借了幾本科普讀物看了幾個通宵,搞得上課不停打瞌睡。那段時期,我最喜歡的科目是物理,可成績最差的也是物理。我對科目的興趣與分數無關。

凡是我喜歡的事情,我都能做得很出色很投入,凡是我厭惡的東西,雖然不得不應付,但肯定不會太好,而且會很費力。然後我發覺,可能現在的學生之所以學得那麼痛苦,就是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被殘忍地剝奪了"喜歡"的能力!對事物的好奇心本是與生俱來的,就像您說的,只要好好保護就可以了,可現在,一切都在殘忍地扼殺著那些生命的珍寶!在看到您的文章以前,我和爸爸經常議論現在的教育體制,那時我還沒想那麼深,我們一致認為,現今的教育方式就是把孩子都變成傻子呆子,只會做題的機器,目標就是分,分,分!我向來不欣賞死學習的人,可又不得不承認那種堅忍不拔的精神確實可嘉,但我總覺得有哪里不對頭,又說不上來。現在我認為那種不對勁就是,那種精神好是好,可惜被生拉硬拽著用錯了地方。要是能夠"好好保護""孩子的天性",那麼學習就會很活了,創造力也會噴湧而出。

我忽然感覺現在的孩子很可憐。並不是他們想變成"死學習"的人,是教育,本應使他們成才的教育逼著他們"學習死"的啊……看完您的《寶貝,寶貝》,在感歎著啾啾有這樣一個用心的父親的幸運之餘,也在感歎著我自己的幸運。我簡直開始崇拜我父親了。他的"放任自流""順其自然"很好地保護了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而且一直以朋友的身份和我相處,讓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和一個近乎完美的童年(相對來說太完美了,在別的小朋友撅著小嘴上著奧數時,我和我表妹正在樓下瘋跑)。謝謝您一直看到現在,我實在是寫得刹不住車,其實我已經刪掉一大段了……

接下來我想說說我父親,他和您一樣,也把孩子的健康成長放在首位,而且我相信像他這樣的父親(或母親)一定還有,而且他們也曾經像我父親一樣陷入過長期的心理鬥爭和彷徨不定的困惑。您的文章,多少會令這些用心良苦的父母們增強自信,而且會令更多明智的父母下定決心"拯救孩子"。我父親證明瞭個人是可以反抗體制的,至少可以不屈從於體制,並且讓我們這些未步入社會的人不至於成為社會所謂利益的傀儡。(這讓我想起了鄭淵潔,不過我爸爸說他沒有那麼大的魄力不讓我上學,另外他覺得與學校裏同齡人接觸還是很有必要的。)倘若反抗的人再多些,能掀起一場教育革命也尚未可知!

我父親少年時十分努力,不停地做題、練習,又恰好趕上文革結束後恢復高考(大概是第二年吧),考上了北大數學系。可是後來工作當中,爸爸卻發現曾經那些重複的訓練只能磨滅創造力,使人變得機械——他最近對我說,他是不想讓我也"變成那樣",他想讓我"成為一個有思想有創造力的人"。於是,爸爸所謂對我的"矯枉過正"便開始了。自我小時候起,爸爸便採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從不管束我,一切盡可能順我的天性,讓我在自由的氛圍中成長。不過他買了很多書給我,要知道那時候四五本書的價格就差不多頂上一個月的工資了,可他從不吝惜錢。我是在媽媽念故事的聲音中長大的。在這期間,由於媽媽念書時我同時也跟著在看那本書上的字,慢慢便認識了很多。(所以後來當我讀到您可愛的啾啾認字的過程時,不禁感歎那驚人的相似性,果然潛移默化才是正確的方法。)上小學一年級時,班主任老師對我刮目相看,甚至找上家門質問我爸媽我的作文是不是他們幫我寫的——那時的我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在同齡人中還是很出色的,爸爸媽媽其實也很驚訝,因為他們"從沒刻意教過"我。

然而,到了二三年級,我便不是那麼顯眼了,因為我經常算錯數,對英語也沒有興趣——沒有興趣的東西我向來學不會,至少學不好。當時幾乎所有家長都給孩子報奧數、英語班,我爸爸也有點猶豫,問我報不報,我幾乎是斬釘截鐵地說"不報!"。於是,從小學一直到高中,我沒有報過任何奧數、英語班,只是一直"順其自然"。爸爸說,他在那段日子裏其實特別猶豫,舉棋不定,他又怕我沒學這些會吃虧,又不甘心成為這個他覺得極為不合理的體制的奴隸,讓我變成做題機器。彷徨許久,"我就不信了!"爸爸把心一橫,再沒有提給我報那些做廣告做得花裏胡哨的奧數、英語班。

在別人上著課外班的時候,我要不就和表妹在外面瘋玩,要不在家裏津津有味地看著媽媽從圖書館借回來的書。(因為媽媽不知道該怎麼挑書,就隨便借,我也就隨便看,所以讀書很雜,沒有看到經典名著,這也是小小的遺憾。最爽的就是非典時期了,不用上學,一天貓在家裏看小說或傳記。雖然沒能接觸到那些偉大的作品,可是小學這段經歷給我奠下了讀書的習慣。)

因為沒學奧數和英語,我也確實吃了不少虧,小升初時為了不讓我分配到家附近一所風氣極差的初中(真的極差,據說老師和學生經常在課堂上對罵!要不然爸爸媽媽也不會那麼著急),爸爸到處跑,帶著我到處去參加各中學的招生考試,可是由於沒學過奧數英語什麼的到處碰壁,哪都不要,最後還是二十中學以我的美術特長錄取了我。小升初碰了一鼻子灰,爸爸又開始後悔沒有給我報奧數了。但木已成舟,也只能走一步說一步,爸爸卻也不想退縮,仍然堅持他"順其自然"的教育態度,不怎麼插手我的學習,幾乎從不過問我的考試成績,一般是我主動告訴他,成績好壞他都不表態,以免我驕傲或難過。可是初二第一次考試(好像是吧)我的成績居然掉到了173名,爸爸終於還是沉不住氣了,他很失望,同時對"順其自然"
產生了很深的懷疑。

可是,事情就在這裏發生了轉機。初二新加了物理課,我十分喜歡,覺得很有意思,比方程語法什麼的有趣多了,於是就開始認真地學物理——很容易,很好玩,很神奇,當時就這心理。同時,爸爸早就買來的一套英文讀物也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看了一本,覺得故事很有趣,就看下去了……到初三,我已經看完了一整套,又開始看另外一套。物理成績很好,化學我也挺有興趣,英語也由於看小說突飛猛進……173名在一年的工夫裏竟然蹦到了19名。自那之後,爸爸信心倍增,因為他發現我還有很大的潛力。這時候,同班那些學過奧數和英語的人很多已經不如我了,這使爸爸感到自己應該是對的。

上了高中以後,我的成績在4~34之間蹦躂,具體名次依我對該階段所學內容的感興趣程度決定。出現最多的名次在20左右,當時我們家的親戚還有我爸爸自己都沒想過讓我上名校,甚至我姥姥看到我"不學"的樣子擔心我會考不上大學。爸爸又開始動搖,覺得要是那時候給我報了奧數,我的計算能力就不會那麼差,理科就不會那麼拉我後腿了。他無數次問我,那會兒是不是應該給我報奧數,每次我都使勁搖頭,明確地告訴他,如果當時他給我報奧數,出於抵觸心理我會乾脆連數學都不學了的。

到了高二,我做了一個有關相對論的研究性學習,把班主任老師嚇著了。其實書上那些概念我都懂,就是不愛做題,再加上馬虎,成績自然高不上去。她瞭解了這個之後,我就被莫名其妙地拉進了"尖子生工程",要知道其他的六個人都是穩定在10名以內的呀!受寵若驚的我終於萌生了"努力"的念頭,在即將高三的那個暑假第一次腦袋裏想著"高考"這倆字去啃厚厚的輔導材料。昏天黑地!我發現我很適合自學,真快。開學第一次考試,我考了年級第一,把第二名甩在後面39分。於是爸爸又興奮異常,覺得自己沒錯……

就是這樣,爸爸的腦袋裏充滿了相互鬥爭的想法,一直鬥爭到我的高考成績發下來。670,排在北京市270名。要知道,中考時,我的名次是海澱區1780名!連我都不相信這是真的。爸爸興奮得一夜都沒睡覺,和我聊了一宿……這是屬於他和我的戰爭,一個賭注是我的前程和他的努力的賭,現在,我們沒錯,錯的是這個體制。始終在爸爸心頭爭來鬥去的矛盾現在可以不再出現了,因為接下來的路屬於我,爸爸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我今後的路還很長。(說得好像太嚴重了些?可我覺得要是老爸真的不做這個鬥爭,我現在沒准真考不上大學,還成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他曾說他把我矯枉過正了,把我引上了文學方向(我高中學的理科,報的卻是北大中文系。只有北大這樣招,別的學校都沒有,要不然我高三一年也許不會那麼拼命往北大奔),可我覺得這也蠻好。

我相信,一定還有家長在與這個體制做著鬥爭。我也會繼續努力,我一定要證明爸爸"順其自然"沒有錯,順應孩子的天性才是教育所應做的。您的啾啾讓我更加深信這一點,家長和學校所應該做的只是引導,絕不是替孩子做決定,更不是將孩子的天性一併扼殺。天性自由發展的孩子也許早年不會顯露出出色的一面,但他長大後既是一個"人",也是一個"人才",這才是真正重要的,何況您曾經說過,接受素質教育,素質提高的孩子,即使是在應試體制下也不會差。我十分同意。應試考查的是素質中的冰山一角,擁有整座冰山的孩子當然不會害怕有人來試探他的邊沿!天性自由發展的孩子,會比天性受到壓制的孩子優秀許多,雖然那壓制並不是那些可憐的孩子的錯。我相信您也會在"拯救孩子""拯救教育"的路上更加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更相信將來啾啾會成為一個真性情的快樂的人,我為她祝福!

在結尾前,我想再說些有關我自己的話,望不要介意——前面我說,您的文章讓我更加有信心、心態更穩,這一方面是因為您的話為我們與體製作鬥爭的行動提供了"理論支援",而且我們看到與體製作鬥爭的並不僅僅是我們一家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您為我打開了哲學的大門。我以前一直以為哲學高深莫測,直到高中政治學到《哲學生活》才發現原來哲學那麼有意思,可是我們家有的哲學類的書都是康得、萊布尼茨等人的原著(爸爸上學時買的,還是老版),真是看不懂的……二模前那兩天,我一口氣將您的《善良•豐富•高貴》、《安靜的位置》都讀完(如果這樣說不冒犯的話:有一種找到知音的感覺……)。那兩天我什麼都沒復習,只是看您的書,結果二模考了666,海澱區123名。究其原因有三:看到好書心情好;您的書讓我的靈感噴湧而出,語文作文寫得特忘我(主題是追尋真理的青年精神,命題作文,見附件);有了一個較開闊的眼光,考試時就看得很淡了,平靜得出奇。最重要的是,您讓我看到了一顆仍舊真摯仍舊堅守安靜領地的心靈,真的感謝您。(我不會說華麗的話,而且我想您也不喜歡華麗的話,所以,我只好只說聲謝謝。)我會繼續關注您的書和您可愛的啾啾。抱歉,希望這封信沒有太佔用您的時間。

不過,我還是希望您能告訴我,我這種學法對那些用功的孩子真的沒有不公平嗎?我總覺得我的運氣(其實,我甚至連運氣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似乎太好了些,成長太順了些,心裏總是有強烈的不安,好像我剝奪了別人什麼一樣。這樣真的好嗎?雖然這些問題不會影響我以後的路,但我仍然克服不了這強烈的愧疚感。我好像只盡了一點努力就得到了一切。我爸爸總是說"老天爺是公平的",可當我問他"你信老天爺嗎?"他卻回答"不信"。爸爸是針對我小時候耳朵因醫療事故而導致四級聽力殘疾一事說的,他說我"該受的苦提前受了"……可我不能接受,因為我覺得耳朵的事甚至利大於弊,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我還不會總貓在家裏看書呢,如果不看書,我還不可能考上北大呢,再說影響又不大……其實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不存在絕對的公平——可是即使這樣,我也沒法心安理得地享受這份好運……

如能回函,不勝欣喜。對您耐心讀完這封信再次致謝!

2010屆高考北京一考生
2010.6.25

========================================================
周國平的回信


卉媛:
我要告訴你,你的信給我帶來的也是欣喜。感謝你詳細地敍述了你順應自己的天性抵制應試教育並獲大勝的經歷,我讀得津津有味。你有一個好父親,你說他只是憑直覺和人生經驗,我覺得這是最可貴的,有好的直覺的人何其少,能夠尊重自己的人生經驗的人何其少,這正是今天的悲哀。否則,體制再渾蛋,教育的狀況也不會落到這麼糟的地步,尤其是這樣渾蛋的體制不可能這麼順利有效地推行。你雖然尚缺人生經驗,但你的直覺也非常好,所以能夠排除幹擾,我行我素。
你不必感到愧疚和不安。不公平是體製造成的。在一場規模巨大、曠日持久的災難中——今天的教育正是這樣的一場災難——有大量遇難者,只有少數倖存者,這是沒有辦法的。難道所有人都遇難才公平嗎?當然不,為了戰勝災難,為了災後重建,倖存者越多越好,憑藉自己的能力和機會成為倖存者,這本身就是一種貢獻。

三篇作文也看了,不錯,但能看出是作文,所以往往不免用推理代替真情實感。你的信完全是真情實感。你有文學才華,現在不必寫作文了吧,不妨自由自在地寫點東西。
我會把你的信給啾啾看,她會受到鼓勵,堅定對我的教育理念的信心。如果你同意,我還想把信貼在我的博客上,給這個壞世界樹一個好榜樣。我相信,無論家長,還是中學生,對當今教育弊端有所認識但怕失去什麼而不敢抵制的不在少數,你的經歷對他們會有說服力,在抵制這一邊加上一個砝碼。
我會關注你在北大的繼續成長。北大現在也沾染了這個時代的許多毛病,你仍要獨立思考。


周國平
2010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