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Archive1.cfm?File=20090628/spea/oka1.tx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玩出牛津3龍鳳
文章日期:2009年6月28日
【明報專訊】「想子女讀書叻,定要『八自』好。」李微微說。她和丈夫陳文超的三個子女均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長子以一級榮譽畢業,次子更是全級第一,考獲Top
First。陳家以父母為中心,主張在遊戲中學習,營造開心家庭的氣氛,並實施分層負責制,最終讓子女一一進入名牌學府。
走在路上,李微微總是挽覑丈夫陳文超的臂彎,夫婦並肩而行,表現恩愛。女的是退休教師,教地理、體育和英文;男的是退休公務員,畢業於數學系。二人合著《牛津狀元的培育》一書,在書中,李微微自稱「傻大姐」,丈夫的綽號叫「老虎仔」,三個子女分別叫大龍、小龍和小鳳,現於金融界就業。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傻大姐總是和顏悅色;老虎仔笑起來眼睛瞇成了一條線。「這本書你就當是笑話看吧。」她說。與其說這是一本讀書考試攻略,不如說是一本溫馨的家庭小品。
第一招——以夫妻為核心
想培育子女,他們認為先要搞好夫妻關係。很多父母以孩子為中心,把培育子女放在第一位,其實,夫妻才是家庭的核心。
周末才留給子女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老虎仔說﹕「原則上,周一至五是我們自己的,他們無權過問,六日才是給他們的。」傻大姐和應﹕「因為沒有父母,就沒有子女。你惜我,我惜你,才會有子女走出來的。你唔惜老公,會有第二個女人惜他的。」無論在現實還是筆下,二人總是夫唱婦隨,他補充﹕「生完一個後,要快點生第二個,大的與小的玩,兩公婆便會有較多時間。」
老虎仔在書中提到﹕「任何事物,從中心向外,才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反之,從外向內,便沒有發展的餘地。父母希望兒女成才,必須要以自己為中心,協助兒女向外推展,使他們有更大的發展成就。」
第二招——坐巴士息紛爭
遇有管教分歧,老虎仔和傻大姐從不會在家吵架,而會走到樓下等巴士。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等巴士?對!就跳上任何一輛人少的巴士,坐在上層最後一排,然後開始討論。「在巴士上談,不會鬧到反面,說話時會心平氣和。即使別人諸事八卦,但到站了總會下車,無法聽清楚整件事。坐巴士又平,當年三四毫子已行勻全個九龍,又無人趕走。」傻大姐說。不在家說,能避免讓孩子知道誰忠誰奸,得以在子女心中保持形象。
夫妻半圓相處法
這對恩愛夫妻大談相處心得,太太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半圓,假如夫婦完全相同,那是不圓滿的,一動一靜,便能拼成圓形。」丈夫補充,如直接指出不認同之處,對方會難以接受,應該為了對方好而好言相勸。他舉例,初結婚時,太太總是餐餐豆腐、芥蘭,食到厭,如直說便會嗌交,他便對太太說﹕「你知不知豆腐中有石膏,你是教體育的,吃得多石膏對骨頭不好呀。」
第三招——爸爸是大玩具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牛津爸媽的教育理念,是大玩特玩。
陳文超說﹕「我們主要靠玩遊戲,教育理念覑重大家開心,父母要開心,小朋友也要開心。」他覺得現在很多家長過分逼迫子女,很多孩子不開心。李微微則說﹕「要給孩子一個信息﹕爸爸是你們的玩具,而不是要爸爸買玩具。」
親子鬥智又鬥力
讀數學系的爸爸經常與子女玩數學遊戲,令三個子女都愛上數學,長子主修純數,次子和幼女主修數學及電腦。子女時常問﹕「
爹懐,有乜新招呀?」子女的問題令父母思考,玩得多,孩子又會創出新思維。看來,想提升兒女的IQ,父母首先要充滿創意。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鬥智之餘,也時常鬥力。陳文超建議爸爸可以玩「馬騮打鞦韆」,拉覑孩子雙手,讓孩子踩上自己的大腿、肚皮、胸口,再向後翻筋斗;又或是坐在沙發上,用雙腿做滑梯。
爸爸這件計仔多端的人肉玩具,讓孩子不知不覺間在遊戲中學習,玩出個未來。次子牛津大學畢業後,獲獎學金到劍橋大學進修碩士。長子和幼女工作數年後,再獲得牛津大學碩士學位。
第四招——絕招:分層負責
兒女成才,夫婦歸功於根據管理學原則而實施的分層負責制。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在大公司的架構中,如果一個人管理下屬,而下屬又全是平等的話,那人會很難管理的。」在陳家,丈夫負責惜老婆,照顧她,令她開心,給她最好的;大龍負責照顧小龍,小龍負責照顧小鳳,一層層向上負責。
夫妻亦分了工,丈夫負責玩,太太則管成績表。
教識細佬建自信
在學業上,媽媽只會教導長子,不會教導次子及幼女。弟弟遇有不明時,會問哥哥,若哥哥也不懂,哥哥便會問媽媽。這樣,哥哥便可以將不明白之處重溫一遍。升中時,小學學過的已很熟習。教懂別人後,會有自信,亦會受到尊重。媽媽說﹕「有自信、有自尊,就會自律。」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第五招——千萬別管功課
李微微自小已告訴子女﹕「書是要自己讀的,就像吃飯、上廁所一樣,無人幫到你。」三個孩子從沒補習,讀書全靠自己。
她說自己從不會幫子女執書包,也不會催促、監督子女做功課或檢查功課,只有子女不懂時,才求助於母親。
「八自」為重忌插手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陳文超語重心長地說﹕「你要記覑這句話:千萬別叫孩子做功課。孩子從幼稚園第一次拿覑功課回家時,你留意一下,他定會自動自覺做功課,一旦催促他做之後,他便不再覺得這是自己的責任。」
「想子女讀書叻,定要『八自』好。」媽媽笑說。所謂「八自」,即是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自主、自省、自律。
第六招——開飯只讚不罵
賞與罰,父母必須懂得適當地運用。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夫婦倆從不會在飯桌上說教,開飯是開心時間,不會罵,只會讚。
「如果你在飯桌上教仔,無仔女會喜歡和你吃飯的。」媽媽說。假如到六點,媽媽放工回來後,孩子仍未做完功課的話,便不能和父母一起吃飯,以作懲罰。
「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我會拉他到旁邊才罵,弟妹未必知道,你做錯事我沒有公開罵你,這樣能收買一個人的心。」李微微說。
為人父母要慎言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做父母,也要慎言。爸爸說﹕「家長很多時忽略了自己一句說話帶來的後果。」他舉例,有爸爸曾對孩子說﹕「好執玩具啦!你唔執,媽咪會唔鍾意,會嬲鮁。」這句話會令孩子覺得,不收拾玩具不是錯的,只是媽媽會嬲;孩子也會覺得爸爸惜他,媽媽不惜,跟媽媽的關係便不好。
談父母之道,二人滔滔不絕,說得最熱烈的,是一家人的相處樂事,兄弟如何友愛,子女如何感恩。關於讀書心得、面試攻略,卻談的不多。
一家人的親密關係,千金難買,這不是較成績好更難得嗎?
文﹕潘詠珊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場地提供﹕Metrobooks@Elements(2196 8770)
編輯﹕楊晴
相關文章
■ 數學智多Fun
■ 爸媽心得分享
[回頁頂]
親子 | 精叻爸媽 | 專家.交流 | 升學 | 健康 | 會員專區 | 主頁
明報網站‧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09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