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friends,
Just read a good book, share with you my summary
Benny Lam
15 Jan 2008
==============================
書名:成功父母之道 (更美好的明天系列 1)
作者:黃重光
出版:成長綜合服務中心
1996
父母覺得:「是我的孩子,我當然愛他呢!」這個信念是很多父母的絆腳石,因為在他們的心中產生了錯誤的安全感:「我既然真心一意的愛我的孩子,當然一切都沒有問題了。」這個錯誤的安全感阻止了我們在心�追問兩個關鍵性的問題:
- 「我真的在行動上愛孩子嗎?還是只不過在自欺欺人?」和
- 「我愛我的孩子的方法正確嗎?還是只不過是我一廂情願以為正確了?」
成為成功父母的五大要素
1. 感情的推動力: 有父母疏忽照顧子女但卻自信以為是愛子女的父母 (e.g. 子女出生後生活習慣和優先次序應與以前不同,若沒有變的話可能反映已疏忽照顧)
2. 父母的心境和對自己的了解:
父母的心境與現時及童年的經歷有密切的關係。童年不幸的父母也常常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蹈覆轍,因為父母童年經歷會成為對子女的參照方法。所以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心境和整理自己的童年(治癒感情的創傷),更正錯誤的觀念和刪除不當的方法。
3. 學習父母之道
4. 把握實踐之方法: 實踐 + 檢討
5. 訂下明確的目標: 學業 加上其他全人發展目標 (自尊心, 自制和意志力, 豐富情感, 人際關係, 思考和批判, 享受人生)
人生的經歷是不斷累積起來,從而形成自我觀念,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愉快的童年可能留給孩子六種日後沉重的人生伽鎖。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是保障孩子將來有一個輕省人生的最佳保證。
1. 心靈頑疾:童年的創傷仍不斷影響至成人階段
2. 舊患復發的作用:當成長後遇到不順利時,會新仇舊恨一起發作,結果造成極嚴重的情緒困擾。很多脆弱和經不起打擊的人都曾經歷悲哀的童年
3. 過敏性的反應:e.g. 童年經常受到父母的拒絕,對成長後受到的善心規勸,也會視為惡意批評
4. 負面情緒轉移:e.g. 若父親是酒徒,成長後會對所有飲酒的行為極反感
5. 歪曲和負面的觀察:習慣性都只會留意到事物的負面。e.g. 升級或轉職時,只會專注於這會轉變可能產生的危機,結果錯失良機。
6. 歪曲和負面的評估:雖然於在眼前是不可置疑的正面事情,但卻給與負面的解釋。例如朋友幫了自己一個忙,自己心�卻只想著:「沒有人會這樣好心幫人的,他一定有不軌的企圖。」
自愛、自專和自信是成功人生的內在質素。能否成功地面對人生的考驗、挑戰、失敗和引誘,都維繫於這些質素。塑造這些質素的秘訣有三個:
1. 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接納,並不是「你如果乖,爸媽便愛你」
2. 對孩子多說正面的和鼓勵的說話
3. 給孩子成功的體會
孩子心理成長的三個成功要素
1. 孩子需要愛、接納、鼓勵和安全感
2. 父母需要鍛鍊孩子的人格,如自制、與人分享、化解困擾
3. 減少心理創傷,如少挑剔和苛刻的態度、嚴厲的懲罰及過份的要求、父母不和
栽培自立和有主見
1. 鼓勵孩子思考和容納他的意願和選擇 (e.g.
讓孩子選食物、衣服、活動目的地等。小學初階或之前父母需要為他安排生活程序,包括有助全人發展的活動,例如運動、音樂、舞蹈、繪畫等,但這階段不應讓孩子自己決定活動,因為他並未懂為自己安排一個均衡的生活,也不知道甚麼活動有助自己將來建立一個成功的人生,亦未有成熟自律能力堅持各樣的學習和活動。)
2. 不要批評孩子的選擇
3. 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不要將孩子的選擇視為反叛行為)
4. 容許孩子體會到選擇的自然結果 (若選擇錯出了錯,父母應扶起他,安慰他,再與他分析。)
5. 協助他實踐他的選擇和願望 (父母應在合理的範圍內,鼓勵孩子追求得到自己心愛的東西,也教育他正確地享受人生。)
孩子與生俱來的三個生存本能
1. 面對挑戰 (e.g. 學坐, 立, 行)
2. 面對失敗
3. 面對成功 (不會停下來陶醉自己的成就,也不會停滯不前)
父母應保存和強化這三個與生俱來的本能,並非打壓或挫敗
孩子害怕面對挑戰的五個原因
1. 父母過份保護
2. 父母過份要求 (例如兩歲要寫字, 七歲要專注一小時做功課, 十二歲獨自到外國寄宿)
3. 孩子焦慮失敗 (e.g. 成績不好的話父母會重罰)
4. 孩子被痛苦的回憶絆倒 (e.g. 和其他人比較)
5. 孩子沒有處理挑戰的方法 (孩子少時,當面對考驗和挑戰都需要父母和老師的支持和教導)
鼓勵和幫助孩子面對挑戰的方法
1. 給予孩子循序漸進的挑戰 (四歲怕水的話遲些再學, 五歲不怕水很快便學懂)
2. 給孩子一個安全和充滿正常豐富刺激的環境 (包括道德上的安全,即不要讓孩子陷入不道德和犯罪的危機,例如要留意孩子看的書及電視,不要讓少年子女與異性獨留在家)
3. 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不能夠面對失敗的原因
1. 父母灌輸有關失敗的錯誤觀念 (如果子(默書測驗)分數成為了父母對子女的評價而不再是學習的指標,孩子也從此以分數名次和獎牌來批判自己的價值。)
2. 失敗變成了孩子感情的重擔 (e.g. 成績差真羞家)
3. 父母不容孩子失敗,甚至令孩子害怕失敗 (e.g. 成績不好的話父母會重罰)
孩子成功面對挑戰有兩個收獲, 一是直接成果,二是磨練更深鞏固他的勇氣、毅力和鬥志
培育孩子保存不怕失敗的本能
1. 良好的親子關係令孩子無懼失敗 (當孩子知道父母是接納、明白、體諒和支持他們,他們便不會害怕失敗了)
2. 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當遇到挫折還能開自己的玩笑,幽默感反映一個人對挫折有韌力和反彈力)
3. 教導孩子適當的學習和應變方法
4. 鼓勵孩子屢敗屢戰,培養戰勝失敗的鬥志
孩子面對失敗有兩個收獲, 一是挫敗了是次的失敗,二是磨練了自己的生存意志
鍛鍊子好快樂和成功的原則
1. 為他們定下清楚的目標 (i.e.
全人發展、豐盛人生,而不只是成績。包括自尊心、自律能力、豐富感情、社交能力、思考判斷、享受人生(例如:音樂、藝術和其他健康的娛樂)、強健體魄。)
2. 教導他們以充滿決心但也是輕快的步伐來奔走 (i.e. 並非每次默書都要 100分)
3. 給他們充足的「營養」和「運動」 (包括父母的愛、了解、接納和鼓勵、要求和督促)
4. 鼓勵他們健立友誼 (不要設同學為假想敵)
5. 他們跌倒了,把他們扶起來
著迷學習的秘訣 (與打機一樣)
1. 適當的挑戰
2. 適當的回應
3. 適當學習的機會
4. 選擇的機會
5. 創作的機會
6. 適當的鼓勵
正確培養手足之情
1. 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明白他們的 (如是否覺得偏心)
2. 滿足孩子心靈的需要
3. 重建和加強親子關係和手足之情
4. 避免太多手足之間的競爭